作者:徐成
来源:知乎
今天早上纪录片出来,大家就讨论得热火朝天,无奈工作诸般扰攘,到晚上才静下来把这十五分钟的视频看完,思考了不少东西,希望跟大家交流。
上面很多朋友都说得很好,我的这篇东西做一点小小的补充。
在我看来,从“创造101”开始,到“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再到“创始人们”,一部关于杨超越的“三部曲”宣告完成。在第三部“创始人们”短短的15分钟里,为前两部曲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为什么是她?
“在杨超越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焦虑,和焦虑的解决之道。”在《送100位女孩回家》里丁丁张如是说,却没有明言这个时代的焦虑是什么。这是一个过于宏大的话题,丁丁张无法也不敢去触碰 ,至于解决之道则更加不可仰望了。

那么“这个时代的焦虑和解决之道”是什么?在遇见杨超越,并完整地经历了“三部曲”之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
那就是“撕裂”和“疗愈”。
(0)“心之壁”
在工业时代将所有人纳入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工业社会,并用网络时代将大工场生产打得粉碎之后,“社会共识”正在消退,前所未有的社会撕裂呈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
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意识形态在肆意生长和碰撞、撕扯,原有的社会共识千疮百孔。
“城市”和“乡村”、“阶级流动”和“阶级固化”、“男人”和“女人”、“小众“和”大众“、“老一辈”和“年轻一辈”这些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对待世界的方式已经让很多人意识到互相理解已经成为奢求,与其取得谅解,不如“圈地自萌”,陷入自闭状态又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过程。
“心之壁”——EVA这样形容这个社会现象,庵野老贼的人类补完计划与其说是“解决之道”,不如说是“展现不可能性”。

撕裂,在我看来是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焦虑”。
我之前也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中,既不试图理解他人,也不试图让别人理解自己。“人和人之间永远无法相互理解”,这句话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
这句话当然有他的道理,我深信不疑,直到我遇到了那个女人。
杨超越她来了。
(1)“我是我们全村的希望”
“我是我们全村的希望”,杨超越以这句话开场,获得了不错的开局印象。“村花”从此成为了杨超越的昵称,“村民”成为了拥趸的自称,尽管他们或许都生长在城里,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农村。

慢慢的,随着创的推进,粉丝和黑子共同的挖掘之下,杨超越的过去一点一点的呈现出来。与村花身世同样呈现出来的,是那个不被城里人重视,或者有意忽视的农村。
不可否认地是,这些年来,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撕裂越来越明显,农村被抛弃了。
在近几年的网络上,农村和农村来的人不断被妖魔化,妖魔化农村这件事情本身也是城市里青年们构筑自己的自我认同感的方式:
DISS“凤凰男“成为了政治正确;
“村炮“成为了骂人的流行语;
“土味视频”在网络上盛行,成为不少人快乐的源泉;
进城的民工随地吐痰、随地便溺也不断被捏着鼻子的城里人厌恶。
很少有人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其实答案很简单——条件所限,他们无从选择。
而那个自称“我们村的希望”并确确实实由农村闯出的女孩进入所有人的视野,并大闹天宫一般让所有人都开始讨论她,人们才开始思考:
她(们)为什么不把初中念完就来闯社会?
她(们)为什么削尖了脑袋往城里冲?
她(们)有时候表现得和城市格格不入?
她(们)为什么沉溺在粗俗的快手、社会摇中,而不是欣赏和城里人一样的文化?
她(们)为什么敏感又自尊心强。
在接触杨超越之后,过去只从书本和网络上了解世界(这不是他们的错)的城里人,不管粉黑,都或多或少地思考起这些问题来。以往的农村给城里人带来的刻板印象在杨超越身上被冲破,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那个渊薮中也是有真善美存在的“。
一旦开始思考,开始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进行选择,理解的过程就开始了,杨超越的“疗愈”之路也就开始了。城市和农村之间难以弥合的撕裂,至少在村民这里,已经开始愈合。
(2)“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自己“
“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自己“,在成团夜上,杨超越强忍着泪水,向所有创始人们说出了这句话。
今年,“佛系青年“成为热词,青年们看到了一个可怕的未来——哪怕自己奋斗到遍体鳞伤也无法逃脱压榨,得不到幸福,干脆开始”佛性”起来。这本质上是在阶级固化的前景之下,青年人意识到跃升无望产生的自然情绪。
另一边,又有许多人开始批判起“佛系”来,在他们看来,阶级之间的铁壁还未被建立起来,只要奋斗和冲刺,每个人都有冲破阶级铁壁的可能性。他们却没有看到已经筋疲力尽却仍在向下滑落的广大人群。
这时候杨超越来了。
从小没有得到哪怕是最低水准的音乐和舞蹈教育,在20岁的当口唱歌跳舞成为了巨大的弱点。在三个月的魔鬼训练中,哪怕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仍然被老师说“你跟不上是你的事”只能偷偷躲在厕所哀嚎。

在创外,无数黑子和营销号在狂欢,疯狂攻击这个没有做错任何事,只是很弱的小姑娘。
你输在了起跑线,所以你没有竞争力,所以你活该被压榨,活该在底层成为社会的基石。这是这个时代的残酷,这是阶级壁垒的吃人方式。许多人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用一种消极的手段对抗这个世界;许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他们无法理解前一类人的抗争。
而杨超越,在无法想象的重压之下,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在不可逾越的鸿沟面前,坦然前行。让两类人都看到了彼此:前者看到了坚持前行、突破障壁的希望;后者看到了身处漩涡、无力自拔的痛苦。
新的和解达成了,杨超越用自己的痛苦,疗愈了这个让人看不到希望的伤疤。
在影响中国的颁奖语和今天早上吴晓波评选的“年度人物”中,我们也都看到了这一点。
(3)“我是钢铁直男杨超越”
“我是你们的钢铁直男——火箭少女101杨超越”这是超越出道之后的常用开场白,让人忍俊不禁。

在这些年,“咪蒙”(原谅我提这个让很多人产生生理不适的词)通过DISS直男成为了“自媒体女王”,在创里,某人凭着一句“为什么有的人就因为长得好看就能被人喜欢”成为了后期黑马,而在NGA、虎扑等论坛中批判“田园女权”也成为直男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似乎“直男”和“独立女性”这两个群体已经成为了水火两极,无法互相理解了。
在《创始人》们中,月芽和虎扑村民坐在一起,讨论起他们的偶像和他们喜爱他们偶像的方式——那个长着天使般美丽脸孔却有着爷们一般性格的偶像成为他们对话的所有主题。实际上这样的场景在杨超越粉丝聚集的地方非常常见,不管男女,只要他们共同抱有对真善美的热爱,那么一切分歧在杨超越这里都能得到重新的黏合——直男开始琢磨女性的小心思,而女性也开始思考直男们的脑回路,这两件事他们在这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偶像身上做了,再换位思考一下已经不难。

男和女之间的撕裂在杨超越身上得到了疗愈。
“人生不值得,杨超越值得。”歪歪如是说。
(4)“我们之间的感情只有我和你知道“
在七度空间的见面会上,被粉丝来信感动的杨超越如是说。
在当下,越来越多的思潮和消费品被生产出来,供应给不同的人,这些不同的人们得到了满足,圈地自萌将自己和外界隔绝开来,对于外界的不理解,既不争辩、也不抗议,只想维持自己的快乐。
他们成为了“小众“,他们的感情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所以,“不懂他们怎么想的“成为了这些年很多人的口头禅。
这些小鲜肉有什么好?不懂他们怎么想的。
这些整容脸有什么好?不懂他们怎么想的。
这些狗屁艺术就是洗钱,我看不懂!
这些说唱就是垃圾,禁得好!
“大众“对”小众“们采取了高高在上的姿态,不接近、不了解,只从谩骂中汲取快感。
这时候,杨超越来了。
为什么她的粉丝爆肝也要投她?为什么她唱歌跳舞样样不行却有超高人气?为什么每一个接近过她的人都会露出姨妈一样的笑容?为什么中国新闻周刊要选她?
黑子不断问这些问题。
粉丝也在不断思考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回答,在知乎可以找到几十万字、上千篇文章,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她满足了爱她的人们的心理需求,而他们则回报给她以无法动摇的喜爱。
于是大众和小众们都开始思考,大众开始思考过去那些小众的“喜爱”是不是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满足感?哪怕我无法理解我是不是也应该尊重。
小众们也开始反思我们过去是不是过于封闭,没有把我们喜爱的一切展现给那些我们看不起的所谓“大众“。

甚至在《创始人们》中,叛逆的摇滚青年也明白了,对抗世界这件事情并不是目的,或者说他对抗的世界并不是整个世界,世界上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去拥抱。
杨超越在无声中,疗愈了大众和小众之间的撕裂。
“谁高兴谁自己知道。”摇滚老炮王老爷子这顿酒喝明白了。

(5)“一个90后,有一副00后的灵魂,却同时有一颗70后的心”
这句话是我编的,但是知乎上差不多的论述比比皆是。
几十年前,当你的父母听邓丽君被你的爷爷辈说是“靡靡之音”的时候,他们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代沟”。
十几年前,当你在听周杰伦被你的爸爸妈妈说“唱的什么,话都说不清”时,你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代沟”。
这两年,当周围的小学生在听学猫叫时,被你说“什么狗屁垃圾“,他们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代沟。
而现在,在知乎上,在虎扑里,在微博上,在DOKI里,在微信群和QQ群中,爷爷粉和弟弟粉、奶奶粉、妈妈粉们共聚一堂已经毫不鲜见。
按道理说,粉圈是年轻人的天下,但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反而在杨超越的粉丝里占有一席之地,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们的偶像,身为一个98年出身的小姑娘,像00后一样是个没心没肺的小学鸡,却唱着70后的打工歌曲,像60后一样赚钱以后寄钱回家让父亲心安。
原来,所谓的代沟不过是处事的方式罢了,不同的年龄段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爱、表达对家人的眷恋、表达对朋友的羁绊,这一切都来自同一个起点——热爱。

所以上海的扇子哥带着自己的老母亲来到了炒团的演出现场,带着母亲一起感受快乐的源泉,母亲年轻时有过追星经历,在看到儿子的快乐和带给他快乐的超越后,最后也说“理解了“。
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的代沟的撕裂在杨超越这里得到了疗愈。
(6)尾声
2018年毫无疑问,对于杨超越和爱着她的我们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杨超越用她的善良、纯真、幽默和直率疗愈我们的一年。
杨超越让我们看到了许多我们未曾想过的可能性,一种“原来那些美好并不是编造出来”的可能性,一种“原来那些美德从未过时”的可能性,一种“原来我们还有希望”的可能性。在这些可能性上,我们也许能重新建立起新的社会共识。
2018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遇到这样美好的越,三生有幸。
PS:感谢 @faeries 帮我找图